“他和小海子不同。”
&esp;&esp;季子墨微微颔首:“唯恐步小海子后尘,自是不同。”
&esp;&esp;冯云拉住季子墨的手,笑眯眯道:“不过,以后有我了。”
&esp;&esp;季子墨也弯起嘴角:“最好言而有信。”
&esp;&esp;“必须。”冯云正色。
&esp;&esp;两人彼此对视,笑意淡淡浓深。
&esp;&esp;就在两人不知不觉靠近时,外面忽起声音:“禀主子,京里来信了。”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季洛写的信。
&esp;&esp;字迹潦草,可见焦急。
&esp;&esp;宫外有传言,说皇帝在外头遇刺,可明明皇帝在宫里,内阁六部大臣要求见陛下,五皇子硬生生的以陛下为先皇祭,为大乾祈福的名头挡着,就是不让见。
&esp;&esp;正因为挡着不让见,朝臣们怎么想的都有,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,新皇帝莫不是想要动手了?先皇就是这样,每次动手之前都没动静,就想让人跳起来然后一击必杀。
&esp;&esp;有的臣子杞人忧天,有的见缝插针,还有的真就是蠢蠢欲动。
&esp;&esp;季洛已经记下了一些名字,可眼看着记下的名字就要多了呀!
&esp;&esp;老祭酒和镇国公还在,可就像是悬在头顶上的刀,悬着可以,但能不用就不用。
&esp;&esp;眼看着季洛就要挡不住,皇帝哥哥赶紧回来最要紧。
&esp;&esp;“准备启程。”季子墨沉声。
&esp;&esp;
&esp;&esp;两日后。
&esp;&esp;镇国公府的旗子出现在京都之外十里。
&esp;&esp;遥遥三十里时就已有京都内的人马来回奔走。
&esp;&esp;待到十里,朝中众朱红锦袍官员随同五皇子季洛在外等候。
&esp;&esp;潼关大胜,玉门县解围,今日,镇国公世子携镇国公郎君班师回朝,同日,冯云已经到了京都之外。
&esp;&esp;“恭迎殿下。”
&esp;&esp;众臣齐声行礼。
&esp;&esp;高高飘扬的镇字旗在京都就意味着偌大的镇国公府。
&esp;&esp;经历过数月前宫中几场大变的官员们更是对镇字旗毫不陌生。
&esp;&esp;此刻镇字旗带着满满的煞气而来,哪怕隔着还有数十丈,已然有官员呼吸不顺畅。
&esp;&esp;朝中早有消息,此战大胜归来,这位太子妃(皇后)缴获了蛮族兴起之地胥山的旗子,更是吓得蛮族大汗躲在瀚十城不敢出城半步。
&esp;&esp;数千兵马究竟是杀了多少蛮人竟是吓得蛮族大汉都没了体面。
&esp;&esp;这位太子妃(皇后)手上又沾染了多少血?
&esp;&esp;下面折子上呈的皇后率众斩杀了数百匪人都算不上什么。
&esp;&esp;待众兵将到了近前,季洛也长长的吸了口气。
&esp;&esp;众兵将穿着的盔甲上刀痕斧凿之迹众多。
&esp;&esp;冯云身上的盔甲最为精良,可盔甲之上的伤痕处比众兵将只多不少。
&esp;&esp;季洛亲眼见过小嫂嫂的本事,连小嫂嫂都这样,可见战事之惨烈。
&esp;&esp;有心想要问小嫂嫂如何,可眼下季洛能做的只有上前一步,高声:“圣旨。”
&esp;&esp;冯云下马,叩接圣旨。
&esp;&esp;圣言皇后劳苦功高,部下为国辛劳,各有赏赐,另早些入宫歇息。
&esp;&esp;冯云接旨。
&esp;&esp;临近京都五十里,季子墨就已经偷偷回京了。
&esp;&esp;按照人家兄弟两人的计划,季洛在宫里就是假扮他。
&esp;&esp;若是季子墨没有回宫,季洛也不可能大摇大摆的出来。
&esp;&esp;只是下马之前冯云就感觉到有人在盯着她。
&esp;&esp;第四百二十八章 已经是皇后了
&esp;&esp;系统没有反应,也没有杀意。
&esp;&esp;不是眼前的这些人。
&esp;&esp;隐隐还有熟悉的亲切感。
&esp;&esp;也不是季洛。
&esp;&esp;冯云环顾,没看到二叔。
&esp;&esp;来相迎她的这些人都是各部尚书,吏部尚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