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精彩书屋>情欲小说>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> 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80章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祥瑞:王莽和他的时代(出版书) 第80章(2 / 3)

联军仍称绿林兵。这段故事,史书描述为新市兵和平林兵主动投奔舂陵兵,显然是为了抬高刘秀而将情节扭曲了,这时的刘秀连匹马都没有,只能骑牛。

&esp;&esp;但也要承认,刘縯、刘秀等一批出身豪杰、知识水平高且具有前朝皇室血统的精英加入绿林兵,一定程度上扩充了绿林兵的战略格局。绿林兵很快就向西进发,一路过关斩将,连克新野、湖阳等县,进展顺利。刘秀作战勇敢,斩杀新野尉,终于有马可骑了。

&esp;&esp;初步胜利,却发生了一个插曲:分战利品时,大概是舂陵宗族拿得太多,表现贪婪,引起了普遍的不满。其他绿林兵一度想要攻杀舂陵兵,幸好刘秀觉察,督促宗族把财物匀给别人,避免了一场内讧。这证明了刘秀的领导才能,但更反映了绿林兵并没有“人心思汉”,把舂陵兵看作来投靠自己的弱旅,敌意颇深。

&esp;&esp;在这件事里,刘玄是何种态度,史书未载,但他早就加入平林兵,很可能没有站在同宗的立场上。这大概也是后来绿林兵立刘玄为帝,而不会选择刘縯的渊源之一。

&esp;&esp;避免了内讧的绿林兵继续前进,再克棘阳 26 ,兵临南阳郡首府宛城之下,并厉兵秣马准备攻打。早在王莽居摄时期,与舂陵侯同属长沙王世系的安众侯刘崇起兵反莽,也曾攻打宛城,但很快失败。时隔十六年,相似的形势再次出现。

&esp;&esp;宛城中驻守着前队大夫甄阜、属正梁丘赐,作为郡守一级的高官,他们手下的军队训练有素。绿林兵打算先进驻到棘阳与宛城中间一处叫“小长安”的聚落,但没想到刚到小长安,就迎面遇上甄阜和梁丘赐的军队,当天大雾弥漫,绿林兵猝不及防,被杀得大败。

&esp;&esp;特别是舂陵兵,本来就不是职业军队,刘氏宗族包括女眷、儿童都在其中,在此战中几乎全军覆没。刘秀的二姐及三个女儿、兄长刘仲、叔父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都被杀。

&esp;&esp;甄阜、梁丘赐乘此大胜,把监狱里刘祉的母亲妻儿等全部杀死,并图谋一举荡平绿林兵,就把辎重留在后方,率十万军队渡河,连河上的桥都断了,以示破釜沉舟之志。而绿林兵经此一役,元气大伤,想就此散伙,逃回山林。

&esp;&esp;对刘縯、刘秀来说,这决不可能接受。绿林兵来自山林,当然可以复归山林,刘氏家族能去哪里呢?

&esp;&esp;一筹莫展之际,另一支绿林兵,即一度西去南郡的下江兵,被严尤、陈茂击败,辗转也来到南阳郡随县附近,经过整顿,势力复振。刘縯赶紧去联络,面对下江兵的首领王常,说了一番“人心思汉”的道理,竟然说动了王常。王常和下江兵其他首领商议,别人都觉得现在各自为主,何必受他人辖制,王常却坚信汉家将复兴,最终劝说下江兵合并到绿林大军,王常本人也与刘氏兄弟结下了深情厚谊。

&esp;&esp;自此,绿林兵开始表现出某种“思汉”的特征,但细究其逻辑,作为情感的“思汉”仍然很微弱,但作为政治的“思汉”其价值终于被发掘。刘氏兄弟逐渐意识到,“思汉”是判定并划分敌人和同盟的有效工具,再没有什么比汉朝的旗帜最能体现反莽了。以复汉为号召,不仅能笼络人心、坚定同盟,还能凭借宗室身份取得主导权。换言之,“思汉”本身并无政治意义,但恰好在此时具备了政治的内涵。

&esp;&esp;因此,绿林兵这支源于流民的乌合之众,军事上重振旗鼓,更逐渐演进为时代舞台上参与角逐的政治力量。而当时在关东流窜的赤眉军虽然军事力量更强,但完全没有政治意识,仍然属于“流寇”的范畴。

&esp;&esp;图72 绿林兵前期发展简图

&esp;&esp;十二月底,绿林兵侦知甄阜、梁丘赐把辎重留在了后方,抓住时机派军偷袭,在十二月最后一天夺取全部辎重。政府军军心大乱,还未有所行动,到第二天,也就是始建国地皇四年正月初一,绿林兵分两路总攻背水一战的政府军,将其杀得大败;甄阜、梁丘赐俱被斩杀。

&esp;&esp;得到消息的严尤、陈茂见形势危急,担心宛城空虚而被占领,迅速向宛城开进。绿林兵也火速收拾战场,向宛城进发,双方在宛城南部的育阳交战,严尤、陈茂也被击败,仓皇逃走。

&esp;&esp;宛城中,仅剩棘阳令岑彭和前队贰(即南阳副太守)严说驻守,兵力不多,能依靠的只有险要的地形、坚固的城池和还算充足的粮草。

&esp;&esp;绿林兵主力将宛城团团围困,负责攻城的是刘縯。正是在宛城之下,刘縯给自己打出了“柱天大将军”的名号。

&esp;&esp;12昆阳之战

&esp;&esp;比起刘玄当时号称“更始将军”,刘縯的“柱天大将军”俨然以天下顶梁柱自诩。绿林兵里的高级首领们,对此不可能没反应。

&esp;&esp;绿林兵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