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还要用点兵点将吗?
&esp;&esp;扶苏崽想了想,先把ab给它划了。长江就在南方,大家全挤在南方,南方挤不下了。
&esp;&esp;所以这两个要么有一个错了,要么全错。介于它俩说得太过绝对,那估计一个正确的都没有。
&esp;&esp;最后在c和d里纠结了一下,扶苏选了c。他发现了,这些题目都是按照时代顺序来的,所以五代十国估计就接在唐朝后头,说它是唐末分封的延续很合理。
&esp;&esp;扶苏崽已经自动把藩镇割据带入分封了。
&esp;&esp;扶苏:哈!我就说大唐要完!
&esp;&esp;搞分封的都没有好下场,哼哼。还是他阿父高瞻远瞩,早早地就把分封禁了。其他不和他阿父学的,都要倒霉。
&esp;&esp;崽崽飞快做完了前五十道题,满意地从头到尾看了遍。看完之后对卷面的整洁度非常满意,毕竟他写abcd都是照着印刷体描的,漂亮得和打印出来的一样。
&esp;&esp;就是c选项怎么那么多?
&esp;&esp;扶苏陷入沉思,扶苏恍然大悟。
&esp;&esp;扶苏崽:我明白了!以后有不会我就选c!
&esp;&esp;考场喜欢c,经常把正确答案放在这个位置。他可太聪明了,这都被他发现了。考完试就去和阿父炫耀,阿父一定会夸他的。
&esp;&esp;小崽崽美滋滋地往后写。
&esp;&esp;因为参透了大量做题小窍门,接下来他写题目写得更快了。后五十题比前五十题花的时间还少一半呢,最后写完全部题目都没用掉考试时间的二分之一。
&esp;&esp;老师看扶苏写完之后就蠢蠢欲动想去看别人的答案,好跟自己的对照一下。
&esp;&esp;立刻出声制止:
&esp;&esp;“写完的同学检查一下,不要东张西望、交头接耳。如果检查完觉得没有错漏,可以提前交卷。”
&esp;&esp;扶苏犹豫了一下。
&esp;&esp;他在纸上写下“交”和“不交”,开始再一次的点兵点将。
&esp;&esp;扶苏无声嘟囔:
&esp;&esp;“阿父交不交呀?”
&esp;&esp;好的,不交。
&esp;&esp;扶苏决定再检查一遍,重点是把之前没把握的那些检查检查。根据他的做题窍门查验一下,看看有没有写错的。
&esp;&esp;很快,他就发现第五题里问他“不正确”的是什么,他选成了正确的。赶紧改掉。
&esp;&esp;接着又发现了第16题里他没有按照三长一短选最短,选出的可能存在问题。犹豫了一下,改成了最短的那个。
&esp;&esp;最后发现第84题是个陷阱。
&esp;&esp;84、在明朝的对外关系史上,郑和与戚继光是最著名的人物,他们都创造了辉煌的业绩,被后世所称颂。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表述正确的是()
&esp;&esp;a、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
&esp;&esp;b、提高了清朝的地位和威望
&esp;&esp;c、郑和率船队六次下西洋
&esp;&esp;d、以上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
&esp;&esp;扶苏根本没有仔细看题,他看到d选项说都是正确的,就觉得肯定是它。一般这种题目,应该都选d。
&esp;&esp;但是b选项写的清朝,明显就不对,题目都说了这是明朝的历史。既然b是错的,那么d肯定也不能选。
&esp;&esp;a和c里谁才是对的呢?
&esp;&esp;扶苏拿不准的时候下意识想选c,然而他很快想起来另一道题曾经提过“七下西洋”。
&esp;&esp;那就只能选a了。
&esp;&esp;扶苏崽松了一口气,好多陷阱哦,幸好他明察秋毫。
&esp;&esp;检查完一遍,扶苏崽再次看向“交”和“不交”。已经检查完了,现在要不要交呢?
&esp;&esp;扶苏决定再问一下阿父:
&esp;&esp;“阿父我交不交呀?”
&esp;&esp;好,这次是交。
&esp;&esp;崽崽完全没有发现自己两次问话时多了一个字,这才导致结果不同。
&esp;&esp;扶苏快乐地跳下凳子,跟老师说一声他要交卷子。老师收走了他的卷子,正准备跟他说可以出去等了。
&e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