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、我不是这个意思。”
成功把他逗得羞涩,沈乐妮满意地勾了勾嘴角,站起身来,“你且歇息着吧,我还有事要忙,先走了。”
“我送送你。”霍去病作势也要站起,却被沈乐妮一个眼神逼了回去,乖巧地靠回到榻上。
沈乐妮挥挥手,潇洒转身,“不用,我记得路。”
霍去病望着窗柩,想着沈乐妮方才那句话,忽然觉得结痂的伤处有了些痒意。
她之前说,交往中的两个人能做那些爱侣之间的亲密之事,是真的还是在逗他……
回到府里后不久,沈乐妮想到了一个能稍作挽救的法子。
她打算到时候让刘彻命令下去,以长安附近郡县的驻军为试点,开始按照军训内容进行训练,这样没准儿五个月之后还能帮到她。
至于教官,就不用召那些个原本就待在其它驻地
的将领到长安来了,就让他们各自开展军训吧。
翌日,沈乐妮便去了校场,同卫青开始了第七次军训。
由于两个月后沈乐妮便要离开,所以两人已然商量好,在这两个月时间内,把队列训练、内务整理以及卫生与救护这三个方面的内容都教给将士们,之后再让他们慢慢练习。
军训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,与此同时,沈乐妮交出来的控制疫病的办法也被公孙弘不落一条地实施了下去。
很快,虽然代郡离长安相距甚远,但京城里也开始弥漫起了瘟疫所带来的紧张氛围。
其实不用官府说,各地百姓们都对疫病闻之色变,自觉减少了出门。恐慌的氛围,由代郡开始向整个大汉蔓延。
天不如人愿,只数日后,代郡附近的郡县就发现了多个染上疫病的人。刘彻下令,将封锁范围扩大至整个并州,严令务必将瘟疫遏制在并州之内。
这个时候,护送伤兵与俘虏的大部队才抵达京城,只不过朝廷上下都分不出多余心神去讨论那些匈奴了,只将伤兵都安顿好,便把心力都放在了这场疫病上。
刘彻已经将这场疫病的起因于朝会上告知了百官,因而百官怀疑其它郡县会出现病患,是因为还有旱獭存在。但要在诺大的一块地方找到几只小东西何其艰难。
文武百官于如何搜寻一事上争吵了许久,有人说调遣别的地方的官兵一起搜查,很快就有人反驳说,并州北部衔接大漠,若调动周边军备,则边境之地会出现漏缺,容易给匈奴可趁之机,于是这个办法被众人否决;有人说让当地百姓加入,但这更加不利于控制疫病;有人说在旱獭最有可能出没的地方投毒,但需要投毒的地方太多不现实,也怕伤及别的生灵。
还有人说直接放火烧山。
沈乐妮憋不住,笑了。
一群人吵得面红耳赤,吵个半天谁也没同意谁。最后有人突然提起国师仙使的身份,众人反应过来,齐声请求国师让神仙出手,直接让瘟疫消失。
沈乐妮脸上的笑成功转移到了刘彻的嘴边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后面有一个大转折,然后这本书差不多就完结了,快了快了,大家追更辛苦
大家可以猜猜这个转折是什么,挺刺激好玩的[狗头]猜对有奖~
妖邪
瞟了眼端坐在御座上却一副好整以暇想瞧她笑话的刘彻,沈乐妮有种有苦却不知向谁倾诉的茫然感。
还能怎么着?当初怎么应付公孙弘的,眼下也是同样的一套说辞。
有人不知是不甘还是不信,竟还要沈乐妮去求神仙,刘彻这才适时替她开了口,告诫众人不得不敬仙使与仙神,众臣这才偃旗息鼓,又继续讨论起来。
到朝会结束时,百官商讨出的可行的办法,便是从远离边境的地方抽调一部分驻军,从并州边缘之地开始往里搜寻,在摸查清楚之前,这些驻军只能待在并州之内,不得擅自离开。
谈完了事情,刘彻挥了挥手示意罢朝,这时公孙弘忽然上禀道:“陛下,臣还有一事要与陛下商谈,请容臣留下。”
刘彻起身道:“那你随朕来吧。”
百官有序退出大殿,安静地如潮退去。
公孙弘跟着刘彻去了宣室殿,他站定在殿中,没一会儿后听到上方传来刘彻淡淡的声音:“说吧。”
他踌躇了下,如实道:“近来臣治理疫病之时,发现各地起了些风声。”
“风声?”刘彻眯了眯眼,“什么风声?”
“是关于国师的。”公孙弘不动声色觑了眼刘彻的神色,见他无甚表情,便继续道:“或许是疫病使得百姓恐慌,令百姓想起了两年前的那块有着诡异图案的落石。流言说,国师并不是仙使,而是妖邪降世……说那块落石,就是上天警示,但因大汉无人在意,怕国师继续为祸大汉,所以上天又降下瘟疫,说这是神仙再次警示大汉。”
话音落下许久,殿里再不闻人声,空气压抑而凝滞。
公孙弘又默默抬眼瞧了眼御座
精彩书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