沈清月道:“就是别开的太密集,不然大家都赚不到钱。”
一句话有给大家的热情泼了点冷水。
对啊。现在麻辣烫一条街上都有十多家代煮,这么下去,利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。
现在起批量这么低,人人都可以做。那岂不是大家都赚不到钱。
“那咋整啊。沈姑娘,你得给我们想想主意。”
“对啊。我们怎么办啊。你给我们指一条道,我们都听你的。”
“沈姑娘……”
沈清月道:“去附近的县城开也可以,目前麻辣烫这个生意只有咱们这有。”
“我去华云县,跟咱们挨着,我媳妇娘家就在那。”
“对啊。咱一起去吧。一个县里开几家也不影响你生意。到时候咱们隔远点,互相也有个照应。”
已经有聪明的人开始搭伴了。
一场试吃会,吃的大家是心满意足。
第二天县里就开了很多麻辣烫的小摊,很简单,水煮菜和面,弄好了舀一勺料在一拌就成了。
简单又方便,生意一如既往的好。
那些代煮的不见了,都琢磨开店,摆摊的事儿,比起那个钱,代煮早晚会被淘汰。
沈清月出的麻辣烫火了,以前大家也爱吃,就是不禁放,但凡过夜了,那就吃不了了。
现在买几包回家,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。
这个保质期长,大伙儿买起来没负担,还有的像批发方便面一样,二十包起买。
被这么抢,啥店家也经不住啊。
没多久卖店门口就带了个售空的牌子。
还忍不住跟身边的人念叨:“我这还是保守了,一次买四千包好了,反正能放住。沈清月家的货就没让我们失望过。”
他媳妇在旁边道:“买一万包也不多。刚才又有好几个人来找。把顾客都给推出去了,想想就难受。”
店主咋舌了半天:“你比我还狠。”他嘴上这么说,但是进货单上却恶狠狠的写了一万这个数字。
与此同时麻辣小海鲜也火了起来。
不光鲜虾吃着过瘾,就连汤汁都可以拌面条。不过这玩意可不便宜,买回去,吃的时候那都放在中间当主菜。
大家吃的甜嘴巴舌的,根本吃不够。
“妈,我还想吃大虾。”小孩子被辣的吐舌头,但是还是吃的很过瘾,一边辣一边吃。
“乖乖,咱下次还买。这孩子还挺能吃辣。”
孩子的父亲在旁边哈哈大笑:“随我,我就能吃辣。”
三个人分着吃,最后汤都拌面条了,难得一家三口都爱吃,打算明儿再买。
捞汁海鲜也火了,正好夏天大家嘴里没味,就想吃点这个。
大伙儿一爱吃,整个县里开始大断货。
甭说往其他城市铺货了,光思云县都不够,且得过了这个新鲜劲儿才能往外发呢。
民营食品厂长电话接个不停,没想到订单来的太猛,可惜抢的不是自家的货,他是又高兴又复杂。
民营食品厂
华云县挨着思云县,比思云县大。
他们县不光有厂子,还有当地的岫玉矿。
可以说是漫山遍野都是宝贝,虽然是个县级市,但那是在省内都数得着的富裕县城。
几乎家家都是双职工,甚至还有玉矿厂的。白天上班,晚上从厂里开采出来的玉矿里批发一点出来卖。
眼瞧着街上,很多店面挂上了牌子。吃的,喝的应有尽有。
也有比较令人瞩目的店。
是县中心街道最好的位置,但租的却很便宜。
一见这个门头装修起来了。
本乡本地的人一口咬定,这个租房的人肯定是外地人。一打听还真是。
这地方以前是高价,换过好几个的房主,也不知道这个房子犯了什么说道,不管干什么,都会在半年时间内倒闭。
时间长了,这房子就臭大街了。
房主心急,生怕这个房子烂手里,挂上便宜的价格出租出售,还真的有人直接买下来了。
县里人一看,赶紧询问,听说是做什么吃的。
叫什么麻辣烫。听都没听过,怪里怪气的,没有什么想吃的欲望。
麻辣烫简单的收拾一下,小屋里摆了十张桌子,外头还摆放了两张。
开业那天还放了个鞭炮。
还真有被鞭炮声吸引进来的。
摆放了三十多个食盆,里面装了各种各样的蔬菜,还有小筐。这都是啥,以前从来没见过。
仔细看,还能看见一个大锅,里面滚开的白水。
“怎么买啊?”顾客询问着。
“想吃什么自己夹。”店家倒是很热情,强烈推荐豆芽和干豆腐,口感一个脆一个软。
这种自选的模式来的人还是第一次看见,夹了满满一小筐,还是蛮有成就感的。
随后就
精彩书屋